7月26日,织金县少普镇菜林村菜林坝子,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河岸边,多个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惹人喜爱,辣椒长势很好。

大棚里,村民陈正英正在采摘西红柿。“今天早上采摘了多斤,一角钱采一斤,收入元以上。”陈正英说,在家门口务工,既有稳定收入,又能照顾上学的孩子。

“少普镇仅有两块坝子,全部用来种蔬菜。”少普镇党委书记陈维平介绍,少普镇境内沟壑纵横,平地很少。但少普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全镇有四口煤矿正常生产,有多名工人务工,需要大量生活物资,于是少普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仅有了两块坝子里建大棚,种蔬菜。

“菜林坝子建起大棚后,先后引进经营主体经营。”陈维平说,由于种植、管护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原因,效果都不是太好。

年,政府引进了织金县卓睿农业有限公司,利用大棚种蔬菜、食用菌。“刚开始也走了很多弯路。”公司负责人杜刚说,由于技术不到位,导致菌棒污染率高,蔬菜长势不好,加上不懂市场,导致种出来的花菜销不出去。

“去年冬天,看到花菜销不出去,我用小货车拖着到七星关、大方等地蔬菜批发市场销售,结果卖了多元。回来被家人骂了一顿。”杜刚笑笑说。

一下子亏了80多万元的杜刚开始不断思索蔬菜种植失败的原因。针对种植管护技术不到位问题,杜刚聘请了3名拥有十多年种菜经验的技术员,工资采用底薪加股份分红的形式。“我算了一下,一名技术员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杜刚说。

有了技术支撑,杜刚开始琢磨如何打开市场。他在织金县蔬菜批发市场租赁了两间门面,批发基地种出的蔬菜。由于种出的蔬菜品质好,加上杜刚的人脉资源,销路一下子打开了。“现在基地每天采摘的蔬菜还不够批发。”杜刚说。

“我已经和黔西家家乐超市谈妥,下一步我们要在家家乐超市打造10多个生鲜超市,直达终端消费市场,这样蔬菜的价格会更高,效益会更好。”杜刚说。

蔬菜基地发展迈上正轨,带动了当地上百人就业务工,每年开出去的工资就有80多万元。许多群众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掌握了蔬菜种植管护技术。

大棚里,54岁的左代英正熟练地给西红柿打芽。“这个芽不打掉,就会和西红柿抢营养,种出的西红柿就不大个,不甜。”一辈子手握锄把的左代英提起蔬菜管护技术头头是道。

“下一步,我们会挑选种植管护技术好、头脑活络的群众,将大棚承包给他们种,我们负责保底回收。这样我们节省了人力,他们的收入也会更好。”杜刚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朝政

编辑周阳

二审顾野灵

三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