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彭廷富,三年前,我有幸被组织选派到织金县纳雍乡六阴支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六阴支村这块方圆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多少难忘的瞬间和太多令人流连的故事。

初生牛犊,初来乍到,现实将我的预想冲击得面目全非。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老百姓无稳定收入来源,村民缺乏科学的种养殖技术知识,产业发展滞后,固守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不想改变,也不愿改变。一个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在与包村干部和村支两委成员多次调研和座谈后,我意识到只有狠下决心,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最好的出路。   思路明确,支部引领才是关键,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才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火车头”作用,大力创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动所有贫困户利用土地入股,增加贫困户收入。     可提到土地入股,一时间村里就炸开了锅。老百姓都说,“土地,这是农村人的命根子,谁都不能动。”“不种粮食,我们就搬到政府去住,在那吃”、“从土地承包到现在,我们习惯于种玉米了,你们就不要在为我们操心了……”

多番劝说下,在村民罗来永身上,我们找到了突破口。作为土生土长的六阴支村人,他第一个愿意拿出土地,还挨家挨户讲解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在他的动员和鼓励下,一家、两家、十家……越来越多的农户同意将土地入股合作社。     一场变革就这样展开,合作社将土地用来种植皂角等经济作物,老百姓在合作社务工有了务工收入,土地入股分红实现了增收,村民们尝到了产业调整的甜头,都不愿意种植低效作物了。

老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钉子户”了,村两委、党员同志多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他都不同意。但在他看到各家各户的成效之后,他也坐不住了,现在要来合作社拿他的土地入股,他也终于明白了只有抱团发展才能致富奔小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各位帮扶干部和全村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六阴支村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交通便利了、产业兴旺了、老百姓脸上笑容也更多了,我们这群帮扶人的心也跟着落下了。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

编辑胡锐编审田旻佳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