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袁勇,是年3月织金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选派下乡驻官寨乡白马村的第一书记,转眼3年过去,回首驻村点滴,有辛酸,有欣喜,有过彷徨,更多的却是感动。
从局机关党委书记到驻村干部,角色的转变,一开始,让我有些难以适应。学会说话,学会说让群众感兴趣的话,成为了我驻村开始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熟悉政策、熟悉脱贫攻坚知识的基础上,我要求村里的工作人员学会换为思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和解释清楚问题是对、为什么对?是错,为什么错?能解决的,尽早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解释清楚待时机成熟再解决。这一工作方式的转变,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我对全村7个村民组38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一走访后,摸清了底数,了解了实情,增进了感情,让每一次走访,每一次排查都成为了大家形成共识的基础。
驻村以来,我每年自费购买物品、药品,坚持走访村里老党员,老村干部,老军人和七类人员。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全村在迎接各类检查中,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对工作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做人先做事,好事得做实。脱贫攻坚进程中,各类项目都在向贫困村倾斜,无论项目大小,无论事情多少,凡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无论多小都当大事做好。
在村供电提升改造工程、村供水提升改造工程进行时,我与施工方一起走线路,找杆位,选位置,在施工中,遇到矛盾时不回避,反复上门做工作,让工程顺利实施、验收、使用;在环境整治中,小到垃圾箱的摆放,垃圾的清运,我都会参与其中,把良好的形象培育成群众的习惯;无论是评审救济粮、燃煤补助、还是评议纳入最低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十大公益岗位人员确定、村产业发展规划等,我都会在事前认真入户调查摸清状况,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让每件事情都在事前、事中和事后让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
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驻村期间,我先后自费到临近的5个乡镇的香菇、竹荪、长寿梨、蟠桃、枇杷、香猪等种植养殖发展较好的地方实地考察,挑选出发展成熟、前景较好、适合白马村发展的项目,组织白马村干部和群众代表89人次实地考察,邀请专业人员到本村开展种养殖培训。围绕“梨园桃香、和谐白马”的发展思路,组织筹建了“织金县官寨乡白马村村社一体合作社”,联系梨苗株,群众自筹资金元,建成了22亩梨树;协调组建了“织金县锦奁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绣娘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绣娘6人,月均收入元以上。依托白马村地理位置优势,以经果林种植为主,竭力让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确保脱贫不返贫。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
编辑王小婷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