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概述
自年以来,围绕数字赋能教育,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与《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将“数字赋能教育”纳入国家“新基建”战略,彰显了国家对数字赋能教育的重视。
《意见》中也特别提到“实现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平台融合发展,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体系”“系统化体系化建设课程教学资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从资源体系、平台体系、创新应用、教师提升等多个方面,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道路。
而在其中,以“省、市、区县”一级为代表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区域平台”)作为“互联网+教育”平台体系中的核心节点,是推动区域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回顾过往,教育信息化1.0时代,随着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建设目标的工作推进,各级、各类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平台相继上线。这些平台对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这些平台存在的两个共性问题是“落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C30教育云团队秉承“思想引领、应用落地、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对教育及技术的深度思考,结合先期在国家“智慧职教”平台、南京“金陵微校”平台、“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大量平台的成功建设与运营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区域教育管理者在区域平台的定位、建设、运营及创新等方面,给予一些启示与关键性思考。
区域平台的定位
区域平台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之一,各级区域平台均对应有上级平台与校级平台,其中“省”“市”两级还对应有下级区域平台。为方便理解,可以将区域教育局视作“大学”,其隶属的学校就是大学的“二级学院”。不同的是,这些“二级学院”具有相同的教学共性(统一课标、统一教材等),所以可以将区域平台视作一个大型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因此,区域教育局作为区域教育的领导与组织者,如何厘清区域平台的定位,明确区校两级平台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C30教育云认为区域平台有三大关键定位,即“能力输出、标准输出与领导力输出”。
(一)能力输出
区域平台重点输出“计算能力、数据能力、业务能力”三大核心能力。
1.计算能力
无论建设任何一级的区域平台,首先均需要充分规划平台的“计算中心”,满足日常业务所需的计算、存储、灾备及特殊时期的高并发应用需求。《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支持省级部门通过混合云模式建设教育云,鼓励区域和高校共享超算资源和人工智能算力资源,不鼓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建设数据中心。因此,无论是自建数据中心亦或是购买云服务,都应在顶层设计时将区域平台的计算能力纳入重点考虑范围之内。
2.数据能力
高度重视与实现平台的数据价值,是区域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搭建区域平台的“数字底座”,需要区域平台具备数据聚合能力、数据治理能力与数据服务能力。数据聚合能力是指建立数据中台,实现全面汇聚与对接区域现有各类离散数据,并提供数据结构化服务;数据治理能力是指搭建数据治理平台,将各类与决策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并集中向管理者展现区域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张网、一张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超脑”;数据服务能力则是通过“全面、连续、动态”的采集各类业务数据,既可以实现宏观数据的分析,解决教育决策问题,亦可实现微观海量数据的分析,精准分析“区域画像、校级画像、班级画像、教师画像与学生画像”等。
3.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是区域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能够有效解决区域平台与校级平台的分工与联动,以及上级平台能力的融入问题。具体来看,业务能力主要分为管理能力、教学能力与内容能力。
(1)管理能力
从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视角来看,政府层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完整的。但这类基于“政务云”搭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数仅辐射到教育局层面,而教育局到学校一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则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所要构建的“管理能力”。区域教育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区校协同办公(信息流转)、教育局对学校的业务管理(人财物的管理)、教育局对公众的服务(如一网通办)等业务,最终实现教育局到学校基于数据能力的管理与服务。此外,区域管理能力的建设一定要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业务实现融会贯通,数字化校园的管理业务主要分为校务、教务、OA、师生发展、校园文化、家校互动等,这些业务在学校内部自成体系,但如果不与区域管理系统融合协同,就会大大降低效率,最为典型的就是报表与数据的重复劳动。因此,区域管理能力不仅仅是区域管理业务,更兼有统一区域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与业务标准,进而搭建区校两级一体化管理业务体系。
(2)教学能力
区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由教育局组织,学校负责具体落实。所以,区域平台内构建的教学能力要有别于学校内部的教学应用。区域平台的教学能力主要是从区域的视角构建教学与评价两大能力。
教学:区域平台应构建完整的教学直播与录播能力,解决五个关键问题:一是面向全区提供完整的线上教学应用,解决区域教育公平的问题;二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快速搭建具有高并发及强组织需求的在线教学平台,如C30教育云打造的后疫情时代的区域平台南京“金陵微校”“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在面对疫情反复时,有效支持了百万级师生的在线教学应用;三是提供完整的教师教研体系,打造区域级基于教师集体备课的教研体系;四是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利用区域平台为全区的教师培训提供精细化管理与过程化评价等系统能力输出;五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共建共享,履行区域平台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评价:有教学就有评价。与校级教学评价不同的是,区域教学评价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体现全面性。因此,打造区域级的教学评价与监控体系尤其重要,主要体现在几点:一是实施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如基于区域统考、统测等统一的学业水平监测及德智体美劳等非学业水平监测;二是规范区域教学评价体系,特别是面对“双减”,围绕课堂评价、作业评价等构建适配于区域的教学评价与监控体系;三是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除学业水平外,还应加强在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与艺术实践等方面的评价;四是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如区域级的巡课能力建设、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等。
(3)资源能力
资源是平台的核心价值体现,无论是《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还是《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均要求“推动数字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给模式,建设以区本课程或校本课程为核心的资源生态”。因此,区域平台必须承上启下,合纵连横构建资源生态,进而打造区域特色资源体系。
区域平台的资源能力输出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精品IP级资源的建设,通过建设各类精品资源进而构建区域资源生态,推动资源由“多而散”向“少而精”转型;二是提供资源的课程化组织与加工工具,实现资源的再生产与再加工,为打造校本资源提供“渔”;三是提供统一的教育资源垂直入口,解决传统区域平台内资源“体系杂乱、质量不高、操作不便”的问题,实现“资源找人”服务;四是提供资源收存管用的能力与资源供给机制,区域平台要提供较为完善的资源收存管用机制,并实施政府引导,学校、高校、企业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UGBS教育教学资源四方合作供给机制,逐渐形成专业化资源开发、情景化资源应用与迭代、校本化资源生成与优化的资源生成模式,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生态。
(二)标准输出
区域平台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平台建设的成败。过往一些平台,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各级平台的统计口径难以贯通,区域与学校数据无法统一,教学与管理数据无法贯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数据更加难以有效整合,导致区域内部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差异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不利于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伴随区域平台的能力建设,区域平台制定与执行的一系列数据与业务标准,将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统一遵循的标准。区域平台与智慧校园的一体化建设,是保障平台成功的关键因素,标准驱动就是要实现“车同轨,书同文”。
区域平台的标准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数据建设标准
数据标准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交换、数据分享的标准规范,数据标准工作实施的产物是一套标准元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命名、数据类型、长度、计算口径等定义统一的规范,在区域整体视角下生成一致的数据视图模型,达成对数据的一致性理解。同时,区域平台应提供标准的API接口,实现与上下级平台、智慧校园及第三方开发者平台之间的主动与被动连接,建立满足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数据标准体系。
2.业务流程标准
区域平台能否制定与执行统一的业务流程标准将直接影响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质量。如区域平台搭建的管理信息系统所制定的数据标准、表单定义与组织流程等,将直接影响学校在建设智慧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时业务流程的标准定义。
3.资源建设标准
区校两级平台的资源建设与互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资源建设标准与接入规范,否则会导致平台内资源分类不清晰、资源重复、适用性低等问题。如在素材资源建设(题库标注、教材版本匹配)、网络课程建设(课程设计标准)、资源评价体系、资源审核机制等方面,均需要建立统一的资源体系标准目录结构,从而达到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性,以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广泛共享。
(三)领导力输出
区域平台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灯塔项目”,其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话语权与领导力。因此,区域平台不仅仅是能力和标准输出,更要具备对区域内智慧校园的“穿透”能力,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与发展。
区域平台能否有效的落地学校应用、落地课堂应用是检验平台最重要的关键指标之一。过往的区域平台,大部分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