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是贵州省下辖地级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贵州金三角之一,川、滇、黔之锁钥,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灿烂、资源富集、神奇秀美、三省通衢的好地方。

这里是古夜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南方古人类文化发祥地;这里风光景色旖旎,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这里是长江以南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厚重历史文化,在全国都具有唯一性。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

林青: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13岁到一商号当学徒,15岁时因不堪老板虐待逃到重庆,此后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道路。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7月19日,林青不幸被捕,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林青坚贞不屈,义无反顾地面对死亡。年9月11日敌人将林青押赴刑场。林青壮烈牺牲,年仅24岁。

丁道衡:

丁道衡,地质学家,贵州毕节市织金人。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年参加中国瑞典西北考察团,发现内蒙古白云鄂博大铁矿。年赴德国留学。年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教授、贵州大学工学院院长兼地质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年2月21日病逝于重庆。

黎又霖:

黎又霖,初名幼林,字万里,贵州毕节黔西城关镇人,是中国唯一的六重党籍革命烈士,曾先后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民联、民盟、民革、农工党等党派。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福建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期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曾担任过《民生报》主编、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负责人等职务。年11月27日,被国民党特务枪杀于“白公馆”后山松林坡。

周素园:

周素园,原名周增艺,又名培艺,别字树元,澍元,贵州毕节人,前清贡生,年轻时立志改良政治,寻找救国之策。年在贵州创办第一份日报《黔报》,讥切社会黑暗,宣传民主思想,宣传爱国主义,反对列强瓜分中国,唤起民众,推行政治改革;同年与张百麟、钟昌祚等发起建立贵州自治学社,从事反清活动。参与领导贵州辛亥革命。

年11月4日任大汉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滇军入黔后,流亡在外。年后,又先后任北京稽勋局调查员,参政院秘书,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后改为西北筹边使公署)秘书。年回到贵州,任黔军总司令部参议兼秘书长,次年5月任定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年8月转任贵州省政务厅厅长兼省府秘书长。年任川黔边防督办公署秘书长。年回毕节,此后十年,不再参与政治,闭门读书,遍读历史和中外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的名著,认真研究马列主义,探索人生道路。周素园著作甚丰,主要有《贵州民党痛史》、《贵州护国护法两役战史》、《贵州陆军史述要》等这些著作收集在《周素园文存》(5卷)中,此外还撰有《素园书牍》(14)卷、《光明日记》23卷。

薛升:

薛升,贵州毕节人,乡勇出身。嘉庆中,从勒保等军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参加用兵河南滑县、云南临安等役,官至云南永昌协副将。道光中,历官云南鹤丽镇、陕西河州镇、直隶大名镇总兵,直隶、湖南、广西提督。先后用兵大姚、湖南新宁、武冈等地。咸丰元年卒。谥勤勇。

李世杰:

李世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人,乾隆时期从小吏一直官升至兵部尚书。在其为官长达五十余年的历史里,尽忠尽职,热爱故土。他始终清廉自律,严饬吏治,激浊扬清,以清正廉明而闻名遐迩。他对下体恤民情,处处为百姓着想,在清朝是一个难得的清官。在任四川总督期间,李世杰率军将廓尔喀人赶出国土,对安定西藏,保卫祖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扬。总之,李世杰在处理政事、体恤民情、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贡献。

李世杰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名臣,虽然如今名声不显,但史家对他评价很高“仕而后学”、“兼资文武”,为官期间政绩卓越,能尽心尽力为百姓办事,在民间口碑不坏,有“李青天”之称。

刘熙乙:

刘熙乙,毕节人,早年贩卖土布,创办“隆昌永”香烟店。年,刘在毕节开办“新记”盐号,并在水城、大定设分号。之后与人合资经营“义生”号,以永岸盐号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向贵阳发展业务,经营花纱布匹。年后,刘在毕节开办新黔卷烟厂,在贵阳开办照明印书馆、南明烟厂、“利民”盐号、中兴企业公司、毅泰公司、贵州物产运销公司、中国新民盐业公司;在汉口开办义孚木业公司、裕民盐井公司;在重庆、汉口开办南明烟厂;与伍效高合办湖南辰溪炼油厂;在水城阿扎屯开凿盐井。

刘先后创办聚康银行、四川建设银行、江庆银行,年任贵州银行总经理。年2月在成都开办织袜社。年返回贵阳,筹办新民麻袋厂,协助筹办宏达针织厂,整理南明烟厂。年因高血压病逝。

从上世纪40年代起,刘先后创办毕节弘毅中学、白泥井小学,并设立助学金,资助家乡子弟。他为大夏大学、花溪中学、贵阳民教馆捐款办学,并出资在毕节办《西黔日报》,在贵阳办《力报》。他捐献一架“维周号”滑翔机,为抗战服务。他在毕节出资办救济院,收养孤寡老幼二百余人。

徐健生:

徐健生,贵州毕节十八寨人。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以优异成绩从家乡毕节考入省城贵阳第一中学读书。年4月在贵阳投身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后,徐健生曾任地下党贵阳一中党支部书记,中共贵州省工委交通特派员。年7月,贵阳发生“七一九”事件,省工委书记林青被捕,9月被反动派杀害。林青牺牲后,徐健生仍担任省工委交通员。年底,他借寒假之机回毕向省工委委员、毕节地下党负责人邓止戈汇报工作。在毕节得知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将向黔西北转移的消息后,与邓止戈共同召集地下党员、发动广大群众做好迎接红军的准备。他以饭店、旅社、大商号为重点,宣传红军是劳动人民的军队,爱护百姓、买卖公平、抗日救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军队。由于发动充分,红军到来之时饭馆、商号照常营业。随后又与邓止戈一起向军团首长汇报毕节地下党情况,按照指示协助建立贵州抗日救国军,推荐毕节进步人士、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园先生任司令员,为黔西北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秦天真:

秦天真,贵州毕节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任中共贵州省工委组织部部长。年后入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共豫皖苏二地委民运部、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贵阳市委书记,贵阳市市长,贵州省建委主会,贵旆工学院院长,贵州省科教办公室副主会,贵州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副省长,中共贵州省顾委副主会。年9月8日逝世。

王明基:

王明基(原名王明、字丕承)是滇东北方言苗族(旧称大花苗),贵州省威宁县原八区新华乡(今黑土河乡)爱华村人。其父王道元是滇黔川边苗族基督教会创始人之一。爱华山,原名“海垮山”(又称“海角山”)。“爱华山”是王明基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他爱国之情取的名字。

蔡标:

蔡标,字锦堂,贵州毕节市威宁人。家贫,谋生入滇省宜良。后充团练,从岑毓英镇压回民起事。守省城,克曲靖,转战镇雄、师宗、大理、云州、腾越、开化诸地,屡败马荣、李开甲、陈大杆诸部。赐勇号“额尔克”。官自把总历镇雄营参将、署鹤丽镇总兵至提督。光绪中,充云南开化镇总兵驻守台化。中法战争爆发,率部出关,先后败敌于宣光、临洮,坚守富良江,掘地营以避炮击,并著《地营图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随帝、后驾西行至西安。曾署云南提督。光绪三十二年卒。

余若瑔:

余若瑔,字达父,彝族,毕节人。少时天资聪颖,勤奋读书。及长,与周素园同受业于本县进士葛子惠门下,学业大进。年春东渡日本留学,考入日本江户和佛山大学攻读法政。时值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遂参加革命活动。年,辛亥革命成功,赴贵阳与素园会晤。贵州光复后,被选为立法院议员。唐继尧与宪政党等旧势力密谋改立法院为参议会后,将余若瑔除名。若瑔被迫离省,颠沛于外,与平刚、周素园等在京聚晤,揭露黔省政变情况,呼吁伸张正义。后在北京开设律师事务所,兼任法学校教员。数年后返回故里,闭门隐居,潜心诗文,从事著述。因兵匪频繁,乃携眷至贵阳。经周素园推荐,任省审判厅刑庭庭长。民国23年(),王家烈任贵州省主席时,聘其为名誉顾问,不久即病殁于贵阳寄寓。其灵柩葬于毕节县大屯乡白泥塘,周素园为其墓碑撰文。

若瑔是有名的彝族诗人、学者和法律学家,饱学经史,通晓汉语、彝语和日语,其主要著述有《雅堂诗集》、《罂石精舍文集》、《蠖盒拾尘录》、《且兰考》、《且兰野史》等。

丁宝桢:

丁宝桢,晚清名臣,字稚璜,贵州平远(今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在台湾推动了电报、煤矿等民用企业开发。年死于四川总督任上,葬于济南。

在担任四川总督时,他发明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和花生米下锅爆炒的菜肴,并且流传开来,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而这“宫保”正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他为官刚正不阿,治蜀十年颇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年)死在任上。清廷为表彰其功绩,追赠“太子太保”的官衔。他发明的这道菜也被命名为“宫保鸡丁”。

他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常捐赠薪俸给困苦者,然自身却因生活所需而负债累累,至死不能还清。丧归时,赖僚属集资方成行。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着有《丁文诚公奏稿》。

当然,毕节历史上还有很多历史名人,你还知道哪些毕节历史名人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