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织金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海拔适宜及农业资源丰富等先天优势,以培育生态农业产业为重点,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做大做强做优生态特色产业,倾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

食用菌:农民增收的“致富伞”

青翠山间,一个个培植大棚在春阳下,犹如一个个条形大馒头,整齐划一地排列;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菌棒上挂满金色鲜嫩的黄金菇,村民们来回穿梭,忙着采摘、运送、包装,各项工作忙碌却井然有序……这是茶店乡洞口村食用菌种植基地。

“年初以来,茶店乡在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通过乡党委领办合作总社的模式,由乡联合总社统筹,对全乡恒大援建大棚、群众闲散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引进贵州农冠菌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资金、技术、设备等建设基地,采用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黄金菇种植,真正唱起特色产业戏,全力拓宽群众的致富门路,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织金县茶店乡联合总社负责人漆刚介绍。

织金县茶店乡茶店乡洞口村食用菌采摘。

据了解,目前该基地共有个培植大棚、50余万棒菌包、制种研究及培育中心1个、加工车间3个。基地已形成制种、栽培、管护、采收、烘干、加工、包装、销售等一体化运营,每天能解决30多人务工,带动就业70多户增收致富。

“去年乡里面引进公司发展黄金菇种植,我就来基地务工,翻土整地、菌包摆放、中期管护和成菇采收等每项工作我都参与做过,在这里,我不仅一个月有多块的收入,还能学到种植技术。今后,如果有条件我就自己单干。”基地大棚里正在采摘黄金菇的务工村民黄元先笑着说,她对目前的状况非常满意。

“由于气候、土壤等先天条件较好,后期管护得当,技术保障到位,生产出的黄金菇品质上乘、口感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来看,帮助群众持续增收没有问题。”漆刚骄傲地说。

茶店乡的黄金菇种植助民增收致富只是织金县种植食用菌助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近年来,织金县因地制宜,把食用菌作为全县特色产业之一,按照露天、大棚、林下、园区发展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种植,完善利益联结、促进产销一体化发展,大力种植黄金菇、香菇、赤松茸、木耳、竹荪等特色食用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路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织金县茶店乡茶店乡洞口村食用菌加工。

茶叶:群众收入的“绿银行”

时下,来到织金县板桥镇幸福村茶叶种植基地,你一定会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心瞬间被眼前的青绿融化。太美了!山是绿的,连绵起伏,弥漫着浓浓的绿茵;茶树是绿的,一排接着一排,蜿蜒依山势拾级而上,嫩绿的叶片如刚出阁的少女,娇羞地在三月的清爽中荡漾。

“‘明前茶,贵如金’,随着清明节临近,这几天,茶园迎来了春茶采摘期,每天都有上百个群众来茶园采茶务工。”幸福村茶园负责人介绍目前的采摘情况。

“茶叶采摘期预计20天左右,在茶园务工的每个群众每天收入可达一百余元。”。

朝着茶园负责人所指方向看去,一群群务工群众头戴帽子,腰挎竹篓,在茶垄间来回穿梭,一双双灵巧的手在茶树上来回飞舞,一片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黄金”随着采茶人的笑容轻放进竹篓,尽显丰收的喜悦。

“采茶是手上活路,又不累,年纪稍大点都能干!一天多块,干起都有劲。”正在采茶的务工群众刘志飞笑着说。

板桥镇幸福村茶叶种植基地采茶。

据了解,近年以来,织金县板桥镇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业,带动全镇村合作社种植茶叶一万余亩,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成为当地生态产业助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典范。

实际上,板桥镇茶叶种植助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在织金县不是个案。近年来,织金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地理气候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入股分红、带动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目前,织金县茶园面积共计9.35万余亩,投产4.53万亩。以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涉及双堰、八步、官寨、板桥、金龙等9个乡镇(街道)21个村(社区)。现有茶企业9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1个,茶叶加工厂2个,全年茶叶产量吨,茶叶产值3.8亿元,季节性带动农民务工50多万人次,涉及农户户人。

皂角:百姓致富的“摇钱树”

织金县猫场镇川硐村大坪子上,漫山遍野的皂角树已发芽抽枝。村民李刚、郑采龙、李敬几乎每天都要相约去看下自家地里种植的皂角树。

“施肥要离根系远点避免烧伤;不要舍不得!该剪的丫枝坚决剪去,通风采光好才能挂多果挂大果,……”李敬有自己的一套管护“经”。

“我们三家每家都有两百多棵,现在已陆续挂果,别看它才有手臂粗,一年一棵就能赚两千多块,而且逐年增多。按一棵树能活50年计算,那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郑采龙很会算这笔账。

猫场镇上,在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一群村民正在忙着加工皂角米。

织金县猫场镇皂角米加工。

“公司是年成立的,到现在已投入多万,每年带动就业余人。”公司负责人谢伟兼任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他介绍,加工过的皂角米有“软黄金”之称,药食两用,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公司产品远销中国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年,该公司面向市场采购原材料多吨,对外销售成品多吨,总产值将达多万元,带动户以上的农户增收。

“我在这里干了快两年了,每个月能拿到多块钱,离家近,不用外出,还干这个很划算。”正在分拣皂角米张顶芬介绍自己的情况,她是猫场镇新寨村人,属于公司里的固定员工之一,在公司干活轻松,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到钱。

据了解,近年来,织金县将皂角产业列为重点生态农业产业进行发展。将皂角作为“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围绕“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把皂角产业发展与林下经济、绿色经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整合“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国储林项目”等项目工程同步推进,使森林覆盖率达59.79%,青山变金山、林地变宝地,皂角产业成为群众的致富“绿色银行”、增收的“摇钱树”,是实现乡村振兴一支不可缺的力量。目前,该县皂角种植基地已覆盖全县33个乡镇(街道),累计完成皂角种植52.07万亩,织金皂角被列入了贵州省12大特色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产品”称号。该县猫场镇皂角产业园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皂角米加工、销售集散地,年加工销售皂角米余吨,占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产品不仅畅销广东、福建等地,还远销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年销售产值达3亿元以上。(图/文张云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