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网织金县板桥镇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现场。新华网发新华网贵阳6月9日电田间产业兴旺、山间绿水烟云、庭院干净整洁……近年来,织金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抓牢抓实党建促乡村振兴,谋思路、想出路、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平坦,村美民富人和新图景悄然绘就。党建引领跑出农业产业“加速度”织金县自强乡山口村处于乌江南源三岔河畔,虽然种植的余亩枇杷吸引着前来购买游玩的人群,山口村党支部却居安思危:“只有‘枇杷经济’太单一,要把乡村旅游搞活搞火起来,群众致富之路才会越走越宽。”目前,由村党支部和村合作社牵头,山口村已有临河民宿31家、农家乐20多家,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万元,村民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年7月,山口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近年来,织金县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产业的结合点,通过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走农工商文旅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大力筑牢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石”,助农让乡村振兴迈入了“快车道”。织金县茶店乡龙井村兴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桑蚕养殖基地工人正在喂蚕。新华网发党员先行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我是党员,带民致富的大旗要带头扛!”茶店乡龙井村村委会主任、兴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桑蚕养殖基地负责人潘绍文说。潘绍文本是在外承包工程的小老板,年回乡领办龙井村兴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社员”的模式专门从事种桑养蚕及加工,社员通过基地务工及入股分红方式增加收入。目前,已种植桑叶1余亩,养蚕及加工基地2个,每天有30余人在基地务工,人受益。年,仅支付务工费就60余万元。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党员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织金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体察社情民意,沉下身子,做出样子,勇于打头阵,善于做实事,在基层一线的困难考验中锤炼党性修养和政治本色,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展现真才实干和担当精神,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游客在织金县自强乡山口村购买枇杷。新华网发聚贤引才做大乡村发展“蓄水池”近段时间充足的雨水,让织金县化起镇六甲村辣椒种植基地栽种的辣椒苗一扫过去的“萎靡不振”,挺直了“腰杆”。“我每天都要来看长势,移栽没有成活的,就及时补上。”六甲村党支部书记漆斌深知,这些承载着群众希望的辣椒,稍有闪失,大家一年的希望就成泡影。漆斌是一名退役军人,转业时就被化起镇党委“相中”,后来担任六甲村村支书,逐步成为百姓致富的领头人。年,化起镇顺利完成了25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实现了村支书学历、年龄的“一升一降”,并吸收了退役军人、村致富能手等能人担任支书。近年来,织金县切实念好乡村振兴“人才经”,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发展体系,不拘一格聚贤引能。培养本土人才,发挥乡贤带头作用,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搭建舞台,创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吸引专家学者、年轻人才到织金建功立业,出成绩、创佳绩。建立差异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农业种植、特色果木,生产销售等人才,提供专业定期培训。建立多层次的人才考核体系,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封闭式的考核机制,让人才放心干、大胆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72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