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基础差。近年来,毕节市水保部门在治理上补短板,在监管上强手段,通过采取五项措施,扎实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水保措施守护绿水青山,不断推动毕节市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毕节市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依法依规开展水土保持监管。年以来,依托“全国监管系统”,统计下发整改全市范围内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个(包含未批先建、未验先投、不依法履行水土流失治理义务等),通过不懈努力,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项目已全部清零,整改率%。
同时,因地制宜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今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37平方公里,超额完成70平方公里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监管两项工作均排全省第一。
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是毕节市水土保持办公室从服务、监管、管理、产业和示范五个方面入手,分门别类抓好各项工作。
强化源头管控,对企业做好服务。抓好水土保持源头管控,主要是对企业做好服务。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毕节市水保部门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主动服务企业,减轻企业负担,不断缩短审批时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办结时限由承诺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压缩了50%。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实行承诺制管理,实行即来即办。主动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了项目业主主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强化了参建各方的水土保持责任,为业主和项目施工单位节约了开支、减少了因水土流失而引起的纠纷,还有效控制和减少了项目水土流失,优化了施工环境和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成效。
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切实加强监管。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尤为关键。通过开展遥感监管工作,今年以来,利用天地一体化、贵州省水土保持大数据平台,毕节市共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45次,通过对典型案件的行政处罚,达到了警示的效果。随着监管工作的不断强化,铁路、公路、矿山开发等重点行业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同时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引进龙头企业,加大管理力度。水保工程的建后管护难,不仅难在管护措施不到位,更难在管理主体没有稳定的管护经费。近年来,在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选择上,从发挥效益及后期管护出发,选择有实力、有规模、有强烈意愿的社会资本参与实施,有效保证后续效益及后期运行管护。如年通过实施黔西市林泉镇新水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引进贵州乌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省海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生态农业产业开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年两家公司猕猴桃预计总产量35万公斤,产值万元。
做好产业选择,提高土地生产率。近年来,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及社会市场的需求选择种植经果林,在保证治理了水土流失的同时,还带动了产业发展。如黔西市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法小流域,在坡改梯完成后,是选择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让农民自己种植玉米,还是选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发展需求,最终引进龙头企业参与成立农民合作社进行开发利用,使新法小流域从单一种植玉米变为栽种头花蓼、马铃薯、大豆、辣椒、高粱等作物和脆红李等经果林,亩产价值从年元/亩提高到现在元/亩,收入翻了5倍。同时带动周边产业调整,特别是头花蓼已规模化种植并产生了极大的效益,拉动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如今新法小流域已成为旅游“打卡地”。
打造示范样板,做好辐射带动。努力建设并打造一个精品亮点工程,带动当地生态旅游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通过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在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贵州省织金县桂花小流域的实施过程中,水保部门引入当地龙头企业“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公司以双堰街道办事处为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反租倒包、劳动力转移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当地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年均为周边群众提供临时性用工8.4万人次,发放务工工资万元。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融资担保方式,为县内11家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承贷万元,辐射带动7个乡镇发展茶叶2.6万亩,在控制住了新增水土流失的同时形成了示范效应,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该园区正在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申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