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莽莽淌翠色,流水潺潺奏新曲。夏日的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四野一派生机勃勃,绿水青山环抱着青瓦白墙,也环抱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眼下,陶营村翠色欲流的山野间,林下木耳、林下养蜂、林下种植头花蓼等产业方兴未艾。一年来,继火热的樱桃产业之后,该村又打出了一连串的产业“组合拳”,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不断续写。
依山傍水的陶营村(冯相清摄)
樱桃林下,万千思绪里是走过的路。总溪河畔,青山小楼间正绘美好未来。 回首,从阳春三月的皎洁如雪,到芬芳四月的玛瑙红上市,这片独一无二的樱桃基地带给了人们太多美好的故事,更和这个小村庄的“蝶变”息息相关。 樱桃是陶营村的主导产业。十多年来,陶营村樱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依托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玛瑙红”走向四面八方的广阔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今年4月,村民在采摘樱桃(陈再雄摄)
今年樱桃成熟季节,该村余亩樱桃园日均接待游客余人,带动餐饮收入超过万元、住宿娱乐等收入超过万元,群众人均增收元。今日陶营村,已形成了农旅一体化发展格局,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元,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回首来时路,从“一棵母亲树”的探索到产业遍地开花,陶营村走过了极不平凡的路。
今年3月拍摄的陶营村胜景
时光回溯到年,纳雍县农业局技术员徐富军在总溪河畔的陶营村了解樱桃产业情况,偶然发现一株樱桃与众不同。出于专业敏感,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查阅了大量资料,确定这是一株变异植株,于是萌生了培育新品种的想法。 当年6月,在徐富军的主持下,当地农技人员对该变异植株进行高压繁殖,并于年春进行栽培观察,挂果情况良好。年至年,经过9年的扩散种植试验,结出的果实鲜红亮丽、红中透紫、香甜可口,且产量比本地樱桃高,专家鉴定为新品种,闻名省内外的“玛瑙红”樱桃由此诞生。
盛夏时节,陶营村生机盎然
后来,经贵州大学生化营养研究所进行品质检验,“玛瑙红”樱桃的糖、酸、维生素C等含量都比当地普通樱桃要高得多,有“中国南方樱桃之王”之称。依托总溪河谷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陶营村大面积发展樱桃种植,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国玛瑙红樱桃之乡”。 “陶营村”这个名字,还镌刻着一方群众生产生活的历史足印。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当地仍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群众已烧制砖瓦陶罐为生,对生态破坏很大。“玛瑙红”的诞生和推广,让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日新月异。
如今,陶营村家家户户种樱桃。说起家乡的“前世今生”,村民杨才貌感慨不已:“当年山坡上到处是烧瓦片的土窑,风一吹就尘土漫天,大家一年辛苦到头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如今种了樱桃,不但环境改善了,我们也没以前辛苦,而且收入比以前高!” 杨才貌家种了近16亩玛瑙红樱桃,不仅卖水果,还在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出售自己培育的樱桃苗。单靠卖苗,他每年能赚近元。 年,陶营村按照“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和“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要求,成立了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群众以土地、樱桃树、资金、劳动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入股,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年,村党总支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收入达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万元。
陶营村林下木耳基地
乡村美了,群众富了,陶营村又在“樱桃之外”做文章,民宿、农家乐风生水起。此外,还发展了木耳、中药材等林下经济,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拓宽群众收入渠道。 郁郁葱葱的经果林覆盖大地,激昂澎湃的总溪河一路欢歌,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鳞次栉比。走进陶营村,一年四季可赏花、品果、观景、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正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散发勃勃生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