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的地底下隐藏着最美的中国,因为它有个倒置的世界——溶洞!
在贵州绥阳县的地下世界隐藏着中国最大的溶洞群,其中水洞、旱洞并存的双河洞,堪称是一座“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
在年中法联合探测工作中,双河洞的最新测量长度达.48公里成为亚洲第一长的洞穴。从北京驾车到达河北省会石家庄的距离也不过公里左右。
在遥远的地质年代,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的地层被撕裂,随着“水滴石穿”的溶解以及地层的多次抬升,双河洞多达四层系统其中它含有8条主洞通道、余条支洞,洞上有洞、洞中套洞,宛若一座迷宫。
绳降进入更加神秘的双河洞,如果是雨季,这里是一个壮观的地下瀑布。
双河洞超长的洞道容易形成了众多小环境,这些小环境鲜有外界干扰,完整地保存了远古地质地貌特征。古生物化石甚至是存活至今的古细菌,对于研究者来说,双河洞就像一把钥匙,打开远古地球之门。
山王洞是双河洞的重要支洞,内富含地下水大大小小的水潭形态各异。
这些水潭中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洞穴生物,有结构简单的钩虾,也有脊椎动物红点齿蟾的幼体。
水潭一个接一个,如同完整的生物链条。双河洞的地下水潭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幽蓝。
大地的伤疤——双河洞内巨大的地下裂缝
富含碳酸钙的水珠一滴一滴从石缝中溜出,经过千百万年的作用,才最终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地下世界。
双河洞另一个重要支洞——皮硝洞,一条长约米高20米的宽大洞道。
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在皮硝洞中采硝,亿万年形成的乳白硫酸钙结晶被整块敲下,以1块8毛钱斤的价格卖出,做成墙灰或者粉笔,破坏性的开采皮硝洞显得异常荒凉。
由于洞口狭窄隐秘,石膏晶洞却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进入石膏晶洞会让人误认为自己进入了北国,雪白的沉积物,是天然形成的石膏粉末,而不是雪花。
进入这里的人无疑是幸运的,3万多平方米的石膏沉积物堆积在多米长的曲折洞道内。
石膏石笋、石膏钟乳、石膏卷曲石,更有晶莹剔透的石膏晶簇、晶花,如此种类齐全面积巨大的沉淀景观,在中国是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属少见。
很难相信,这些精致的沉积物都是“石膏”丝状石膏结晶成卷曲。
目前,双河洞内的石膏晶洞已经被科学家秘密封闭,免于破坏。
复杂的溶洞结构,丰富了双河洞的内部景观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向上堆积的石笋,以及独特而有神韵的石柱,在深邃而幽暗的双河洞,交织出一幅瑰丽奇幻的地质画卷!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毕节织金洞的壮美,足以满足人们对于溶洞的所有幻想。
它是贵州成名最早的洞穴,总容积约万立方米的织金洞,长约6.6公里,最宽处竟达米!《中国国家地理》曾经评选其为“中国最美洞穴”冠军。
实至名归,织金洞内一座宫殿挨着一座宫殿,无数的绝品岩溶奇观,随便拿出一件
便足以充当其它溶洞的镇洞之宝了的。
溪流、地下湖泊错置其间,将溶洞切割成线条纵横的奇幻世界。经由上亿年时光的冲刷,洞内的岩石被时光“雕刻”成形态各异的石笋、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雕塑作品”。
这些大自然的“杰作”栩栩如生,倾注上人类的想象力,幻化成神秘莫测的“凌霄宝殿”、冷清神秘的“广寒月宫”、凛然壮观的“百尺垂帘”,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坐实了织金洞“地下天空”的美誉。
在织金洞内游览时,我并没有跟随向导,而是等待熄掉灯效时,独自一人去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微光中。能看见岩溶立柱的立体感,安静下来后,能听见水滴落下的声音,那才是溶洞真正的生命。
位于贵州纳雍大方两县交界处的九洞天溶洞,不同于大多溶洞常规意义上的幽暗深邃,展示了贵州喀斯特的另一种模样。
大方九洞天,泛舟洞中暗河,九个巨大天窗依此射下光束,就像神谕!
紫云格凸河,更是世界级的探险圣地!全球各地的攀岩大神都在这里朝圣。
一整座山上全是巨大的穿洞、暗河似乎能够漂流到地球的中心,这是只有科幻电影里才敢发挥的想象力。
紫云格凸河,一人一艇就可以闯入隐秘之地。
由山川孕育的溶洞,自带冷淡气质。事实上,清冷无光的溶洞也是许多生命孕育的温床。
相较于人类离不开氧气,阳光是许多植物生存的基石。在光线相对充足的溶洞洞口一带,多数绿色植物生机盎然……
“黔地无闲草龙宫多灵药”。在贵州安顺的龙宫溶洞生长着银杏、木槿、金银花等,天然中草药植物达1余种,俨然是一座中草药宝库。
“览龙宫知天下水洞,荡轻舟临人间仙境”。作为中国最长的水溶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龙宫,植被葱郁茂盛,行至洞内,细嗅仍能闻到洞口植物的草本清香。
在贵州,无洞不成山,由喀斯特发育而成的溶洞早已和贵州人的文化融为一体,深入到最日常的角落。
贵州的许多地名都带有“洞”字或者“洞”的近义词,如摆桑、摆省之类的地名,在苗语中“摆”就是洞的意思。
居住是溶洞和人类最初的关系,天然的洞穴宛若一处房屋,是早期人类遮风避雨的庇护所。
“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贵州黔西县的观音洞,曾闪现过贵州最早的文明曙光。
在这个狭长的石灰岩溶洞里,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观音洞人,制作石器处理狩猎的猎物留下的大量化石,包括猩猩、东方剑齿象、犀牛等25种哺乳动物。
乃至今日,仍有一群人生活在贵州的溶洞之中。
在贵州紫云县的险峻笔架山上,它们从高至低分布了三个山洞,上洞和下洞之间有一处高50米、宽米的巨型洞穹。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就居住在三个山洞中间的中洞之内。
据中洞苗寨的老人讲述,大约在70多年前,为躲避匪患20多户人家迁居此处,他们过上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仙居”生活。
站在中洞洞口,很难不生出“武陵人”的错觉。密集的蜂窝洞顶,终年不断地渗出清冽的泉水。
山泉水滴落,顺着小竹槽径直流入过滤水池,足够洞中人家饮用。
在溶洞中,他们用玉米杆和木头搭建房舍,户与户之间用篱笆隔开,生活自得其乐。
储藏是溶洞和人类的另一层关系。在神话传说中,藏宝图的终点往往是某处洞穴,大约是幽暗深邃的洞穴,让人天然不敢轻易接近,苗疆人民同样喜好将贵重物品存储于洞穴之中,以防遗失。
储物之余,储酒在贵州更为常见,苗族先民们特有的酿酒洞藏方式也使得后代们受益无穷。
在贵州东部的镇远,甚至出现了多个依穴而建的酒厂,利用洞穴酿造口味独特的白酒口味。
溶洞庇护了今人鲜活的生命,也为逝者的灵魂提供了一处栖息地,黔地的苗家人,自古有“洞葬”的习俗。
他们会选择一处隐蔽的洞穴,放入祖祖辈辈的灵柩,好几百具木制灵柩被各自安放在“井”字形的木架上。越往下叠放的棺材,代表的年代越为古老,幽暗的深洞气氛尤为肃杀。
由“洞葬”衍生出来的跳洞节,如今是苗家人心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每年的正月初四至初九,九村十八寨的人们盛装打扮,祭洞神、唱古歌、跳芦笙舞。他们以此怀念祖先创业的艰苦期盼来年的五谷丰登……
跳洞节时,附近的苗家人往往会走十几里山路,聚集到一座苗寨里,而后每日轮换一个寨子连跳六日。
无论到达哪一个寨子跳洞都是头等大事,年轻的姑娘小伙子率先进入寨子附近最大的溶洞,他们先是吹芦笙、唱歌、跳舞,等到人越聚越多的时候,洞里实在没有足够的空间时,然后转移到洞外继续歌舞狂欢。
溶洞,是世界倒置的美,自发现溶洞,认识溶洞,到与溶洞相处,贵州人与喀斯特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在贵州,隐藏着最美的中国,它是个集喀斯特之大成的地方,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省内处处皆是峰林瀑布、岩溶洞穴、天坑地缝、钙华台地、漏斗森林、地下湖泊……
旅游目的地,我个人分两种:
第一种:去一次,再也不想去第二次;第二种:去一次,肯定想去第二次的。
显然,我本次的贵州之旅,给了我第二个答案。
因此,我本人极力给你们推荐一下——醉美多彩的贵州!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