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贵商》杂志年05期总期

从“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变的是名字与方向,不变的是民营企业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

9月7日,全国工商联、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光彩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共同召开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推进会。会上,贵州省织金县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织金县委书记杨桦在会上介绍,全国工商联、贵州省工商联先后派出15名和19名干部到织金开展精准帮扶,织金县委常委会将“万企兴万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启动大会。县委、县政府14次专题调度研究工作,及时解决行动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将全县3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6个夯实基础类、21个重点推进类、6个引领示范类,村(社区)划分为个夯实基础类、个重点推进类、个引领示范类,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明确县级领导“一对一”包靠联系乡镇(街道)工作,领衔建设1个以上典型村。

借助全国工商联、贵州省工商联帮扶机制,织金县主动汇报争取联引优强企业,推行“一企一村”“企一村”帮扶模式。目前,全国工商联累计联引30家企业结对帮扶20个乡镇(街道)57个村,正动员优强企业帮助打造5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积极联引企业以中石化PGA下游产品和精细磷化工全产业链为核心,建设“全国工商联·织金示范产业园”。持续盘活用好、巩固发展县内“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资源,引导10家优强企业与9个乡镇(街道)10个村签订“万企兴万村”示范结对帮扶协议,投入资金1.13亿元发展乡村产业,惠及群众户人。

长期以来,全国工商联非常注并支持贵州发展。自毕节试验区成立起,全国工商联便响应中央统战部号召,充分发挥工商联和民营企业优势,深度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倾情倾力支持贵州发展,从开展“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

动员更多力量参与织金县乡村

8月3日至4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一行到织金县,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并召开全国工商联定点帮扶暨创建“万企兴万村”典型县座谈会。

黄荣实地察看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大寨村皂角加工车间

黄荣指出,近年来,织金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织金县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织金县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典型县、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典型县、个重点帮扶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县、“万企帮万村”向“万企兴万村”有效衔接的典型县。要制定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坚持产业兴旺是基础,落地一批帮扶项目,培育好富民产业、解决群众就业、帮助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要坚持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引领,积极广泛动员更多工商界人士、民营企业家参与织金县的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要在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上持续发力,继续汇集各级工商联所属商会力量,组织更多优强民营企业了解织金、走进织金、投资织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把织金县打造成“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县,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贡献力量。

贵州省工商联多举措推动“万企兴万村”

年8月,贵州“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式启动,以产业振兴为重要基础,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一年来,贵州认真谋划、加强协作,积极推进“万企兴万村”工作。

8月11日召开的贵州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报告了贵州省上半年“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情况;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农村厅、农行贵州省分行、农发行贵州省分行、省供销社先后介绍了上半年“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情况。

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汉宇指出,“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助力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举措,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推动村企结对帮扶,助力贵州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贵州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变的是名字与方向,不变的是民营企业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贵州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从明在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帮”到“兴”,虽然只是变了一个字,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工作目标从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要求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转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帮扶举措从突出到人到户转向推动区域发展;工作时限从攻坚战转变为持久战,持续更久、范围更广、标准更高、影响更大。

杨从明介绍,年以前,“万企帮万村”的社会精准扶贫模式,以输血为主,强调的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如期消除贫困。年以来,“万企兴万村”行动则转变为“造血”式发展,强调的是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共建共赢。

杨从明表示,未来,省工商联将发挥民企优势,紧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和塑造乡村“形、实、魂”总要求,聚焦产业发展,突出生态宜居,彰显文化特色,引导民营企业家回报家乡,助力推动乡村多元共建。

在产业振兴上全面发力。民营企业要发挥产业帮扶“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广泛开展村企合作;依托我省农村特色优势资源,在农科、农产、农旅、农教、农贸、农创上下功夫,促进农业产业品牌化、数字化、全链条化、集群化,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人才振兴上精准着力。要发挥民营企业自身资金、资本、技术等优势,吸引、培育各类人才,建立村企人才互聘、互学、互培机制,投入资金和平台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现、发掘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扶持培养有潜力的村民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将农民培养成善于经营、学习、懂技术的“专家”。

在文化振兴上凝聚合力。乡村振兴不光是振兴经济、更要振奋精神,不仅要体现在“硬件”上、还要体现在“软件”上,要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好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文化资源,建设农村文化项目,做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章。

在生态振兴上持续用力。要以“生态+”为引领,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开展乡村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村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快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乡村振兴绿色底色,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贵州答卷”。

在组织振兴上提供助力。民营企业通过村企结对帮扶脱贫村,在脱贫村委派联络员和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村主任”等形式助力乡村组织振兴。把“民营企业家、乡村致富带头人、名誉村主任”“三重身份”有机统一起来,把基层组织建设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村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兴云

编辑罗丹

二审冯艳

三审胡燕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