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127/4525438.html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今年5月,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通过。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和各项政策,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在地方落地见效。

人社部等三部门

联合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协作帮扶活动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协作帮扶专项活动的通知》,部署实施为期半年、以“强服务拓渠道协作帮扶促就业”为主题的就业协作帮扶专项活动,帮助特大型安置区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丰富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努力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创业。

《通知》明确,按照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省内协作结对关系、援藏援疆结对关系,帮扶省份组织服务团队,点对点为特大型安置区提供就业帮扶。着力提升服务能力,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特大型安置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培训。着力推动外出务工,建立岗位供给清单和安置区劳动力外出务工需求清单,广泛动员各类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着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推动援建产业项目、企业实体在安置区落地,推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安排一定比例岗位吸纳搬迁群众就业。着力提高服务成效,在每个特大型安置区开展示范就业服务活动,带动提高当地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通知》要求,各地要将就业协作帮扶专项活动作为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和就业扶贫成果的重要举措,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同时,结合实际拓展活动范围,将特大型安置区以外的各类安置区同步纳入协作帮扶范围,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就业服务和劳务对接活动。

全国工商联等六部门

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号召民企投身乡村振兴

年7月16日,全国工商联、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光彩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山东省潍坊市共同召开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在讲话中指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推动力量,是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抓手。各级工商联、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光彩会、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要充分认识行动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加大组织动员力度,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希望广大民营企业继续坚持“万企帮万村”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两大重点,接续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引领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帮扶村全面振兴。各级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将“万企兴万村”行动纳入“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把有关项目优先纳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库,设计好民营企业参与乡村公益性事业的平台和载体,为民营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创造良好环境。

广西

八部门联合发文全方位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残联、乡村振兴局、教育厅、民政厅、人社厅、住建厅、农业农村厅、医疗保障局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部署我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实施意见》指出,我区43.35万建档立卡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但贫困边缘残疾人仍存在致贫风险,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是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农村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残联和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担当尽责的必然要求。

《实施意见》提出,开展“三纳入三帮扶三服务”行动,构建巩固、拓展、衔接相统一的制度保障体系。做好“三个纳入”,将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大局统筹安排,将易返贫致贫残疾人纳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和帮扶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将残疾人帮扶纳入粤桂帮扶协作范围加快发展。加大“三个帮扶”,加大残疾人教育帮扶、稳岗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加强“三个服务”,加强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农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农村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全方位推进我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广东

督导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近日,广东省档案局联合省乡村振兴局、省档案馆分3组赴省内14个市进行调研督导,用了近1个月时间抽查了28个县43个镇46个村脱贫攻坚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

调研督导人员深入村(社区)一线了解实情,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情况,针对存在问题给予现场指导,基层同志一致反映效果很好。调研督导组汇总梳理抽查情况,针对收集进度、整理规范、外包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及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各市,要求各级乡村振兴(扶贫)部门配合档案主管部门,认真对照检查,举一反三,立行立改,确保脱贫攻坚档案完整、准确、规范和安全,按照国家要求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及整改完善工作。

今年以来,广东省档案局与乡村振兴(扶贫)部门密切沟通联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此前出台管理办法、制定归档标准、选树典型标杆、开展培训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档案局的部署安排,把完成脱贫攻坚档案移交进馆作为全年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一是把加强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列为全省年重点工作,并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具体布置了脱贫攻坚档案移交进馆任务,档案作为交接内容也列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的《省内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交接衔接工作方案》。二是把推进全省脱贫攻坚档案规范管理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明确进度安排与责任人,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三是衔接做好档案移交进县级档案馆工作准备,加强对脱贫攻坚档案进馆前保管场所安全隐患排查,防范档案安全风险。加大力度持续推进未达标县级档案馆建设,对年内不具备档案接收进馆条件的县,督促落实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过渡场所,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档案移交进馆任务。四是持续强化监督检查,指导市县档案部门继续会同各级乡村振兴(扶贫)部门推进县、镇、村、户脱贫档案的收集整理,确保完整记录全省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成果,为建立全省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提供档案资源支撑。

云南普洱

“造血式”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上海黄浦对口帮扶云南普洱罗八村整村打造提升项目的同时,充分考量产业发展“造血”功能的培育,积极扶持当地花椒种植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黄浦区的帮助下,罗八村新建了花椒烘干厂及配套设施,开展青花椒种植推广和技术培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降低运输成本,全村青花椒种植扩大至余亩,初步形成花椒精深加工链条。

今年,罗八村青花椒迎来首年丰收。走进该村的花椒地,生机盎然,漫山遍野的花椒树硕果挂满枝头,迎风摇曳,椒香扑鼻,一派丰收的景象。眼下正是青花椒采摘最佳时节,为帮助村民们准确掌握青花椒采摘技术,罗八村开展青花椒采摘技术现场培训会,现场示范如何修枝青花椒树、如何采摘花椒等技术要领。“一马平川”青花椒的种植,辐射了14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户人,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目前,增收致富效果已初显。

重庆巫溪

引进“独活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巫溪万古村平均海拔多米,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以前主要靠外出务工增收。年开始,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防止村民返贫,村支两委经过多番商讨,决定因地制宜,利用高山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以万古村的地势、气候、土壤条件,适合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很多,如同等条件下大部分乡镇都在发展的贝母、天麻、党参等。万古村怎么选?这是摆在村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村民们来说,大家都很谨慎,害怕失败,更怕赔本。”骆明芳看出了村民们的犹豫,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和村干部多次到附近村镇观摩“取经”,请技术专家当“救兵”给予现场指导。“最终我们建议村里种植独活。”上丘农业公司技术专家赵永佩说,通过技术人员的多方考察,万古村发展独活产业有很大的优势。得到专家的认可,村民们大胆地干了起来。

年,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抱团发展,带动村民种植独活余亩。独活的经济价值很高,根茎可以做中成药配方,也可以加工成中药材饮片,提取西药成分。市场价根茎可达20元每公斤,独活籽可达元每公斤。尝到“甜头”后,村民们信心更足了。参与的农户也更多了,有些长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来发展独活产业。年,全村独活种植面积增加到亩,产值达20余万元。年种植面积增加到亩,全村增收50余万元。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到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独活种植成为了万古村最为主要的增收产业。“以前我们主要培育独活根,从今年起,我们调整了思路,以培育优质独活籽为主,独活籽的收益率比独活根更高,增收效果更明显。用我们万古村的优质独活籽大量育种,也可以提高全县独活的良品率”。下一步,万古村要把良品独活籽这种绿色的优质资源推广到全县甚至全市,助力乡村振兴稳步实施。

河北唐山

  

为打造好“织金竹荪”这一名片,持续用好贵州省竹荪产业人才、贵州省皂角种植管护及品种改良人才等2个省级人才基地资源,织金县以“三带”人才培育工程为抓手,采取“大专家”集中讲习、“小专家”订单讲习、“土专家”流动讲习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专题示范培训班,切实提升“三农”人才队伍。

内容质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