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们正在进行蜡染和苗绣。新华社记者张伊伊摄
新华社广州5月24日电(记者丁乐张伊伊)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山深处,37岁的蔡群伏卧在案,烫几秒蜡刀,挑一丝蜡条,画几道条纹。过不了几天,她的蜡染制品会出现在都市人的T恤上,亦或丝巾、背包上面。
在贵州省织金县,许多苗族女性都像蔡群一样会蜡染。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她们自给自足,亲制被毯、服装等所用所穿。然而,因为耗时繁琐、制品单一、销路窄小,越来越多的人去到大山外面务工。
蔡群当初也是如此。她曾在大城市走街串巷收购过废品,也到鞋厂流水线上当过女工。
身着苗族服饰的织金县绣娘正在织布(主办方供图)
现在,搭乘电商平台的快车,传统苗艺借助流行载体和时尚品牌焕发新生机。秉承古老制作手艺,蜡染、刺绣图案被融进服饰、箱包、饰品等各色产品中,实用性和时尚性兼备,让苗艺制品的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去年11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唯品会在织金县成立了“贵州苗族蜡染合作社”,不仅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还邀请设计师与当地绣娘合作,推出蜡染腰封、蜡染巴拿马礼帽等产品,网售至全国各地。
合作社成立之初就要求至少三分之一成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绣娘一年的收入最少都有三万多元,手巧的话,一年有五万。”蔡群说。
绣娘正为游客讲解蜡染制作过程(主办方供图)
靠手艺赚钱的同时,还可以种地、喂猪,照顾老人、孩子,当地陆陆续续有两百多人重回大山,拾起蜡染和刺绣。蔡群的手工坊也从当初2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多人的规模。
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部部长、织金县委副书记任洲麒介绍,当地政府顺势而为,已经累计组织了多名女性参加刺绣和蜡染的培训,“我们想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帮助当地手艺人脱贫致富。”
唯品会旗下的公益平台“唯爱工坊”买断这些绣娘合作社的制品,同时提供免费包装、质检、营销和物流等电商运营支持。除了手工成品,唯品会还有手工体验包、视频教学课程,让消费者近距离接触这些传统技艺。
绣娘正在进行蜡染。新华社记者张伊伊摄
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说,她们打算从下订单激活传统技艺,到联动品牌“造血”开辟市场,再到走向世界展示中国时尚,以可持续赋能为核心,探索电商公益新模式。
来自服装、家纺、钟表等品牌的设计师、市场负责人也一同来到织金,他们观摩博物馆、学习传统苗艺,为新一轮传统技艺与时尚元素的碰撞打基础。
这样的“电商扶贫”形成了区域规模效应。技术带头人纷纷成立工作室,接收电商订单。茶店乡海马村蜡染刺绣娘合作社半个月前才成立,如今就有86人加入,周边乡镇的绣娘也跃跃欲试。
中国商务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