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陆钢,是织金县牛场镇高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我永远忘不了年3月28日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我被组织选派到牛场镇高山村,接替之前的驻村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临行前,单位领导与新选派的驻村同志开展谈话交流,勉励大家要树立信心和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与基层群众一起打赢这场意义深远的脱贫攻坚战,在基层建功立业。谈话结束后,我与新选派的驻村干部陈昌俊同志带上行李,一同驱车前往牛场镇,他年龄比我稍长,此前有过驻村经历,路途中淡定从容,而我一路忐忑,虽然自己在农村长大,但是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车辆慢慢驶入高山村,全村面貌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心情变得愈加复杂。全村仅有一条通村公路,通往周边村民组的路全是毛路,多数农户入户路和院坝未硬化。如何把全村的基础设施短板补齐,实现村风文明,产业兴旺,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牛场镇高山村距离织金县城40公里,人口人,辖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户人。简单的安顿后,之前的驻村干部李伟带着我迅速开展走访工作,重点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乡贤寨老以及退休老干部,通过走访调研,我深刻意识到,要让高山村实现脱贫,关键是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疏通高山村的交通“毛细血管”,找到一条适合本村产业发展的路子。通过与村支两委商讨,我们提出了“强组织,补短板,抓产业”的工作思路。 扭住党支部建设这个牛鼻子。“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精准脱贫、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战斗堡垒。为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与村两委商议,把2名群众基础较好的党员选进了村两委班子,将4名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有力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与村支两委一道修订和完善高山村的村规民约,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有效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村办公室无会议桌椅,年12月,我向“娘家人”——县林业局,争取资金3.5万元,购置了高山村会议室会议桌椅一套,安装了led显示屏,配齐电脑打印机一套,村办公阵地建设得以加强。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套组合拳。为及早实施通组路建设,年10月,我向上级部门争取到资金余万元,完成通组公路硬化2.8公里,完成入户路和院坝硬化平方米。通组公路硬化后,为提升村貌,我又向县林业局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绿化通村和通组公路1.2公里。年1月,高山村荣获贵州省绿化委员会颁发的“贵州省森林村寨”荣誉称号。大圈坑组和双水井组距离村委会比较远,为增强村广播的辐射范围,让全村老百姓足不出户也能收听村广播,年9月我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2.6万元,在全村7个村民组中安装15组无线喇叭,真正实现村广播了到组到户。 攥紧产业发展这把金钥匙。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高山村有集中连片的土地余亩,土壤湿润,比较适合种植中药材。为实现土地利益最大化,我积极发动群众发展折耳根种植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模式,引导农户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建成折耳根种植基地亩,皂角种植亩,全村贫困户均加入到合作社并享受分红。
如今,全村所有通组路全部实现道路硬化,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年12月,我的驻村工作考核为优秀等次; 年1月,高山村获“贵州省森林村寨”村号; 年7月,我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信赖,按照“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泽尔
编辑刘诗雅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757.html